陈耀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www.yl-schoo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砖一瓦打造琴人谷,神仙眷侣绝迹江湖
2012年7月,在朋友的帮助下,吴琴子带着朱双琴和四个孩子,背着为数不多的行李和一点干粮出发了。他们走了一天,最后在五朵峰自然保护区内的西神道全真观村落脚。那是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与武当山金顶遥遥相对。因为海拔高交通不便,住在这里的山民基本都外迁了,只有几间废弃的旧屋和牛栏。可吴琴子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他花钱找农民租下来,孩子们在门口撒欢跑着,欢呼“我们有家了”!快乐的声音在山谷里回响。
最初,屋前只是一片荒芜的草坡,前面是悬崖,几间屋子常年没人住,破损严重,只有一个老式蹲坑很不方便。吴琴子和双琴就从山下借来锄头、铁锹、洋镐等农具,和孩子们一起花了一个多星期把它平整,这是门口凉亭的前身。没有水,他们只能每日到山下取,厨房没有整好,他们过上了野地露营的生活,在地上搭几块石头,放上水壶烧开水,支一口锅,就着屋前屋后的野菜,下一锅清汤面。因为没有电,天一擦黑就看不见了,他们就早早睡下,第二日在晨光中醒来接着干。
吴琴子自己到山里伐木头,请工人一点点拖上来,搭建起凉亭和门庐。因为他们所在的地方车子开不上来,车子停在山脚,还要走上半小时的山路才能到,青瓦、红砖、水泥、沙子等建材都是他们自己一包包背上来的。朱双琴和吴琴子一起搭门庐,整正屋,修新式厕所。看着娇弱的朱双琴戴上劳动手套,拿着泥刀修葺屋子,吴琴子的心中一动,看她的目光多了几许心疼。孩子们虽小,但谁都不示弱,大的动手将一包包水泥往上抬,小的拌沙子、和水泥,更小的跑来跑去给师傅递工具打下手。因为人少,他们每日累得筋疲力尽,沾床即睡。
他们把琴人谷当做自己的孩子,无数次设想着它最后的模样。他们在悬崖上造了凉亭,将老茅坑改造成新式厕所,每间屋子装上了电灯,外面还安装了路灯,厨房灶面镶上瓷砖,屋子地上浇灌水泥,还铺上地毯,墙面四周挂了凉席防止掉土灰……他们打井取水,做家具桌椅,把上山的路用青石垒好。6个人忙活了大半年才完成,一砖一瓦,一亭一灶,都是肩挑手扛亲自动手的结晶。完成改造后,吴琴子在门庐上亲笔写上了“琴人谷”三个字。
一天,吴琴子试探地问朱双琴,“双琴,我下山十年见惯了繁华,现只想在琴人谷里安安静静的生活。你在城市长大,来武当学艺学完了你会走吧?”朱双琴明白吴琴子的意思,她坚定地说,“我从小就喜欢安静,身体也不好,在福州工厂打工时就常常生病。我来武当山一年多了,身体一直很好,心情也好,我想和你一直留在这里,弹琴、采茶。”
吴琴子心里一暖,走遍千山万水,那人却在身边。这世上的好姑娘千千万,却只有这样一个姑娘,打心眼里爱着山水和琴音,愿意与自己为伍。“我还有四个徒弟要照顾,他们就像我的孩子……”吴琴子说。“我知道,以前我当他们是弟弟,以后,我想当他们的师娘。”向来柔弱的双琴大胆地说完后,脸已红得像天边的云霞。这对有情人,心中都住着“一座山”,从师生到志同道合、患难与共的伴侣,爱情水到渠成。
2013年,没有婚礼,没有钻戒,没有陪嫁……真正意义上的裸婚,他们只花了9块钱,在朱双琴的家乡宜昌领了结婚证。从此,琴人谷谷主和他的夫人,以及收养的四个孩子,过着神仙美眷的生活。他们在夏天月夜里乘凉,在冬天赏雪练剑弹琴。四个小徒弟晨起跟着师傅练功,一招一式像模像样;早饭后,在师娘的书房学习国学,郎朗读书声传得很远;下午,吴琴子教他们武术和琴艺。孩子们用心而听话。平日里,他们山上山下的摘菜采花,拾柴做饭,连最小的孩子都会洗碗。
转眼四年过去,最大的孩子已经15岁了,吴琴子找他谈话:“无涯,你要不要下山进城去?”孩子把头摇得像拨浪鼓,“师傅,我还要跟您学习,学到您的一身功夫我才下山。”看着孩子们跟着他学斫琴学拳术,都不愿离开,吴琴子也放弃了送他们下山上学的念头。
两个人在山里,一切全靠自己动手。朱双琴下山买来布料,不几日,几套新衣物就做好了。她招呼丈夫徒弟们试衣服,大家迫不及待的穿上身,“哇,师娘好棒!好喜欢啊!”徒弟们欢呼。“我都成你衣服的代言人了!”吴琴子笑说。双琴巧手为丈夫徒弟做衣服,开始是因为没钱,买布料做衣服省一点。后来,大家都穿惯了汉服道袍,买来的时装反而没人穿,大家都一身古袍打扮。很多无意中闯进来的游客看到,还以为他们是摆拍或者演戏,其实那就是他们平日的最普通的生活场景。
婚后,吴琴子在南海的朋友曾邀他到大城市开馆教学,但夫妻俩商量后,最后还是留在了武当山。夫妻俩都是物欲极低的人,他们认为,钱只要够用就行了,在山里,柴米油盐酱醋茶实在花不了多少钱,何必又要费力赚那么多钱呢?住了几年的琴人谷,吴琴子越来越喜欢,他认为清静无为,回归自然是最好的生活方式。他不愿再回到大城市,通常十天半个月才到山下一趟,采买生活用品,他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家人,留给自己想做的事,不是更有意义吗?”
2015年3月,朱双琴眼看要临盆,吴琴子不放心她还住在山上,就把她提前送下山,在十堰医院旁边的朋友家暂住。由于双琴孕期一直有劳作,经常走动,从发作到出生,前后一个多小时就顺产了一个漂亮的女儿。接生的医生说:“现在女人生孩子越来越难,动辄发作一天一夜生不下来,像这样的很少了。”等到知道她一直住在武当山上,日步行10公里以上,医生对她竖起大拇指:“羡慕啊,山里的生活其实对人体来说是更健康的方式。”
草长莺飞的日子,女儿墨月来到这个世界。小小的她衣服都是妈妈亲手缝制的,颇有汉唐服饰的风韵。她从小出生在山里,一草一木、一鸟一虫都是她的伙伴,这种只有在金庸武侠小说中才有的生活,她竟轻而易举得到了。
墨月对自然的花鸟、草木比同龄孩子有更多的接触和了解,耳闻目染下,她对古琴谱和太极拳很感兴趣,有时跟着父亲摇摇晃晃的比划着。她常常赤脚穿着长袍,在院子里追蛐蛐,跟父母师兄采茶,几个月就被父母山上山下地带着跑,完全不是权威育儿书籍里的教养方式。可她身体非常健康,从没生过病,偶尔风寒,也是喝点草药就好了。
平日里,朱双琴会教女儿国学、琴艺方面的知识,而对于我提出的将来孩子上学怎么打算这个问题,夫妻俩表示完全看女儿的意愿,她愿意上就上,不愿意到学校就在家教她。朱双琴说,“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是她的自由,就像我的父母对我一样。”
2016年6月,朱双琴给女儿拍了一组照片,被朋友们发到了微信上,结果刷爆了朋友圈,网友直呼:看着她,心都要萌化了,大家都叫她“林间小精灵”,唤起了更多人对自然界的向往。
照片曝光后,很多人慕名前来拜访吴琴子,甚至他在外国认识的友人也不远千里赶来。这其中就有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先生。他对吴琴子说:“你这个地方很好啊,我都想来当神仙了!”说得众人哈哈大笑,接着,俞敏洪又对他说,“谷主一人当神仙逍遥,是不是也给孩子们提供个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呢?”
俞敏洪董事长的提议让吴琴子认真思考了数日。没错,如今儿童与自然的疏离越来越明显,在电子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离不开空调、电视、动画片、电子产品、网络等,曾有一孩子说,“我更喜欢呆在屋子里,因为只有屋里才有电源插头。”这令他有些担忧。特别是他看了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的书籍《林间最后的孩子》后,更是深有感触。他决定给孩子一个回归自然的场所。他觉得那是他的责任。
经过几年的打造,他的全真草堂已成为一个以琴、棋、书、画、哲学和国学为中心的隐居修炼大本营。后来,他还联合雅主联盟的朋友一起做琴人谷夏令营,为期18天一期,每次仅招收25名学员,年龄是8岁以上的健康学生,学费9800元每人,包括学费、餐费、住宿、学习材料费,集体活动费用、景区门票、练功服两套、练功鞋两双,武当剑一把和活动影集,火车站接车到谷。内容包括武术基本功、古琴课、国学经典、茶道、香道等。孩子们在那里亲手做艾香,自己摘菜做饭,农耕,拾柴,手工缝制,锄地种菜,采茶制茶,采野果,采艾草。
相对于暑期补课培训班,这种夏令营给城中长大的孩子仿若一股春风,孩子们心生向往,家长们趋之若鹜,名额才推出三天就满员了。受欢迎的程度,连吴琴子本人都没想到。没有报上名的家长不断要求加入,有的家长拉了朋友同事组团,劝他多开几个班,多开几期,或者扩大规模,但吴琴子摇摇头说,“我不是开班盈利,多了做不来,我只是告诉人们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已。”
平日里,他婉拒外人到谷拜访,哪怕再大的领导不请自来,他也不接待。每年,他会去西安终南山或成都青城山等地走一走,拜师会友,每年会带妻子和女儿回广西老家祭祖,顺道去海南、云南、泉州、桂林等名山名刹看一看。平日里,朋友们也会经常上山来看他们,或山下约着聚会。吴琴子说,“网上说我们是武当‘隐士’,其实我们并未与世隔绝,只是山上没有网,手机信号不好,而我们恰好选择了一种舒服的方式去生活而已。”
回程是吴琴子亲自驾车送我到火车站,在送我回十堰的路上,吴琴子认真地说:“我不是隐士,也有俗人的烦恼。未来我希望自己的户口问题能解决,女儿墨月的户口能上,一家人真正落户在武当山。”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ewenwu.cc。乐文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w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