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溪河畔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www.yl-schoo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贾珠四月中旬才离京上任。
他放了河南怀庆府知府。
怀庆府在河南算是比较贫穷的地方。
贾珠这也是出去躲灾。
他留在京都也不帮上什么,不如出京。
一来历练。
二来, 也是保存有生力量。
贾珠考了宝玉的学问, 发现宝玉不喜欢策论, 只喜欢吟诗作赋。
在国子监颇有些才名。
一旦让他做策论,他就抓瞎。
针砭时弊,倒是辞费涛涛。
这样的性子进入官场, 不说性命难保, 还会拖累家族。
贾珠觉得宝玉的前途应该做出调整。
只可惜, 宝玉还学不会贾蓉白锦堂。
贾珠找到祖母。
宝玉的性子骄纵直率, 不通世务, 不懂得迂回守拙, 还学不会闭嘴。
很不适合官场的尔虞我诈。
石梅也很无奈, 她不是没教导,宝玉学不会。
这也不怪他,贾政学了一辈子, 才摸到边边。
宝玉这一辈子没有灵通宝玉,没有祖母的抬举, 母亲的纵容。
姐姐元春也没成为贵妃。
他从前吸引人的光环都丢掉了, 剩下的就是性子。
悲天悯人,与人为善。
街上遇人卖身葬父,他能把身上扒干净都给人家。
但是, 他口无遮拦,不思进取。
原本今年要返乡考秀才,他硬是借口参加贾璋的婚事, 赖在京都不起身。
他不情愿,你绑着他去,他进了考场交白卷,你也没法子。
他这种性子,落到别人眼里,就是不思进取的纨绔膏粱。
石梅便跟贾珠说道:“你也发现他不适合进入官场?
他虽然也听命读书,却没有你们这种一定要科举入仕的自觉。
他觉得家里有钱有地位,吃穿不愁,何必去干那些不喜欢做的事情。
我询问了他的志趣。
他说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走遍山川大地,咏颂大好河山。
我在想,他是不是生错了时代,他的性子适合魏晋时代。”
贾珠道:“祖母觉得孙儿把宝玉带去任上做个刀笔吏,如何?”
石梅道:“河南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接壤的湖广荆襄,是三国的古战场。
我想宝玉应该有兴趣。
河南也是科举大省,仅次于江南。
有闻名于世的应天书院。
也别说什么作笔吏,你母亲哪里就过不去。
国子监这边请假,就说去河南游学去。然后在应天书院挂名。
宝玉的性子,很快就能如鱼得水。
让他主动去各处圣地游览,只怕比你拘着他训教,效果更好。
你也知道,你跟你爹几乎一个模子,宝玉怕的很。”
贾珠莞尔:“孙儿也在想,如何说服他。”
石梅道:“这倒是很简单。
宝玉很孝顺,只说你母亲思念他,你必定会去。
然后,再用河南湖广的文化地理打动他,他只怕催着你快些动身了。”
宝玉果然对于去河南心向往之,跟着贾珠去了河南。
五月中旬,太子水阳开始参政了。
被新帝派去监管户部。
这事儿是林如海提议,上皇的旨意,新皇不得不尊崇。
水阳十岁之前一直在读书。
十岁开始,上皇在教导他帝王之道。
帝王分诡异之道,就像通政司一样秘密监督。
也有煌煌正道。
林如海居中给增加一门明君必备的学问,了解国计民生,民间疾苦。
帝王不知道百姓之苦,不知道国库的钱从何来,就是不知道国家的根本。
那么这个帝王,很难成为一代明君。
贾琏带着水阳去过南城北城,参观穷苦人如何生活。
林如海在冬日曾经带着水阳去过天齐庙。
盛世清明。
天齐庙也有许多乞丐。
每一个乞丐都有一个故事。
这些乞丐多数是各行省自然灾害的时候,失去亲人与家园的百姓。
教导水阳透过现象看本质。
林如海让水阳首先经手户部,知道每一分银子从何而来。
它们来自无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百姓。(这个时代还是按照人头税)
当然,新帝也给水阳灌输了人丁税赋有诸多不合理。
希望能够按照土地收税。
但是,太上皇因为跟新帝别扭,尚未答应。
没有玉玺,新政无法推行。
新帝是希望太子居中调和,让上皇支持新政。
因此,也很支持水阳监管户部。
礼部贾琏没待过,但是贾琮待过。
贾琮做过详细的笔记。
贾琏一眼就能看出来究竟,遂讲解给水阳听。
水阳提前摸清了云南的民生赋税,其余各行省就简单了。
水阳的进步惊人,不光上皇惊喜。
醇正帝也不得不承认,水阳好资质。
水阳如今是半日读书,半日去户部当值,学习的劲头十足。
上皇心里得意之极,醇正帝心情很复杂。
九位嫔妃怀孕,只给他留下一个儿子。
母凭子贵,皇子的生母胡莹儿胡昭仪,已经册封为贵妃。
然而,这个儿子身子还极其虚弱。
吃什么吐什么,瘦的小猴子似的。
这个儿子能不能成器,醇正帝自己也没有把握。
他现在又把眼睛瞄准两个怀孕的嫔妃,希望她们能够生下健康的儿子。
醇正帝糟心的时候,荣府里的张氏正在糟心。
贾璋与青玉却在五月进入翰林院历练。
同时进入翰林院的,还有迎春的夫婿赵昀。
赵昀也进士及第,考取了庶吉士。
只是,赵昀的成绩不如青玉贾璋的名次好。
庶吉士十五名,他考了个十四名。
赵昀的运气跟贾琮一样好。
青玉被赐封为翰林编修。
赵昀去了御史台。
贾璋则去了礼部历练。
礼部掌管五礼之仪制,再有朝廷科举法度。
五礼分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贾璋能在三年内把这些礼仪摸清楚,将来在礼部做个主事就得心应手了。
这可是非常繁琐又郑重的学问。
贾璋喜欢读书,也会读书,倒是不吃力,就是觉得没趣儿。
梅馨儿倒是个活泼的性子。
且,梅馨儿有一颗浪漫的心思,很讲究仪式感。
比方她吃糕饼。
春天的糕饼做成桃花花瓣模样。
冬日吃糕饼,必须做成梅花花瓣。
春日要喝桃花酒。
夏日要喝荷花酒。
秋天喝桂花酒。
冬夜必须要踏雪赏梅,再喝梅花酒。
故而,贾璋每日最快乐的时光,就回家陪着梅馨儿各种的作兴。
张氏直叹气:“这梅馨儿几时长得大呢?”
石梅道:“没关系,有了孩子就好了。”
张氏叹息:“我就怕她把孩子也抱去赏雪。”
石梅被逗笑了:“哪有这么夸张,慢慢教导。”
张氏觉得很难。
不久就有了个机会。
水灵忽然诊断出喜脉。
张氏十分高兴了。
梅馨儿也指不上她别的,张氏就交给梅馨儿一个任务:“把你嫂子照顾好了,爱吃什么喝什么,你都给她弄回来。”
张氏以为梅馨儿会收敛一些。
结果,她在贾璋上衙门之后就陪着水灵,等贾琏下衙,她又跑了,回去跟贾璋风花雪月。
张氏气恼:这怎么过日子呢?
张氏叫了梅馨儿,吩咐她管理家里的小厨房。
一家主子的吃喝归梅馨儿打理。
梅馨儿扁嘴不高兴,跑去跟水灵哭诉。水灵只有劝她:“婆婆很慈祥了,你都进门两月才让你管事,我们都是进门三天就管事呢。”
梅馨儿也只有勉为其难。
很快到了五月下旬。
迎春也传来好消息,大夫确诊,迎春怀孕两月。
送信回家的是迎春的陪嫁丫头金绣橘。
这丫头也是回家来找水果了。
迎春馋嘴家里的藕粉点心,想吃石榴,莲米。
绣橘悄悄告诉鸳鸯说,二姑娘说,赵家在街面上买得,还有贾珣五爷送的石榴莲藕,都不如家里的味道好。
绣橘出门赵家的长辈肯定心知肚明。
张氏忙叨叨的派人去起藕摘果。
如今家里扩种了石榴,即便是水灵迎春两个孕妇也可敞开吃。
后山的葡萄也成熟了,也摘了一篮子带上。
石梅便让把后山的鸽子蛋也给迎春装了一斤。
胭脂米,碧米,各色菜蔬各收拾一篮子。
张氏吩咐绣橘:“吃完了只管回来拿。”
绣橘看着收拾各色米袋子,有些为难:“这些米拿回去二姑娘也吃不上。
赵家都是一家人吃大锅饭。
家里老太太才吃这等胭脂米,太太大少奶奶我们姑娘,都只偶尔吃一次。”
张氏听了有些糟心。
迎春小夫妻在赵家的位份最低。
他们家只有老太太是单另的小厨房,连迎春婆婆都没有小厨房。
且赵昀的嫂子生了两个孩子,夫君外放做官,她留在京都,也没有小厨房。
当然,她是当家奶奶,自然不同,吃什么都容易。
迎春想要设立小厨房,就有些困难。
难道你比婆婆还金贵?
张氏思忖片刻说道:“这样,你先拿回去,大不了,等他们灶头用完了,你们再用,早膳晚点吃也罢了。
实在不成呢,你天天的回家里来取粥也罢了。”
清贵人家勤俭持家。
张氏嘀咕道:“我们家嫂子怀孕也是可以外令开火,虽然没有单列小厨房,却是吩咐厨房,十二时辰不断火,我嫂子们随时想吃随时做。”
这个问题,迎春归宁的时候就发现了。
不仅饭菜降了一个档次,滋味还不及家里的好。
不仅饭菜滋味不好吃,水也不好喝,也只能忍耐。
赵家人吃的水不是玉泉山水,而是买得甜水胡同的井水。
说是甜水,其实不过没有苦涩之味而已。
迎春几次归宁,走的时候不带贵重物品,就喜欢带上一瓮水,回家去夫妻们煮茶吃。
石梅道:“看看吧,怀了孕肯定会有所照顾。”
六月中旬,赵昀上门报喜。
石梅张氏杨氏去了赵家探视。
迎春院子里虽然没与立起小厨房。
但是,迎春的饮食单列出来,米面分拨出来,由迎春的丫头自己烹饪。
这就很好。
张氏收拾的米面菜蔬都用得上了。
赵家人只是很奇怪,迎春连玉泉山的水也不十分稀罕 ,就喜欢回家去运水。
当然,迎春也不是那么笨的人。
赵昀询问的时候,就解释说:“玉泉山的水金贵,家里有祖母父母嫂子。
我们一房是最小的,怎么能够跟长辈争呢?
我娘家的说不如玉泉山水,却比甜水胡同的水好,是翠微山泉。
我不吃玉泉山的水,也是怕那水吃惯了,再吃不下别的水。”
赵昀也不是那么细心的性子。
他一直跟着迎春吃水,以为玉泉山水肯定比这水更好。
媳妇这么敬重长辈,他只有喜欢。
赵昀去跟祖母解释一番。
赵家的老太太心里到是生出几分喜欢。
这功勋家的小姐礼数倒也十分周全,没有别家公府小姐的跋扈骄纵之气。
迎春进府也不争权夺利,早晚请安从不缺漏。
家里唯一对迎春不满意,就是迎春喜欢粘着赵昀。
赵昀出门她也跟着。
还喜欢跟娘家的姐妹兄嫂约好了出去跑马游逛。
真正的出去跟贵妇们应酬,她又不喜欢了,好在她出去,也能跟应酬得来。
迎春因为赵家四十不纳妾的规矩,对于赵家的诸多规矩,也诸多忍耐。
如今迎春怀孕,这一茬算是过去了。
不用应酬,也不能出去跑马了。
赵家老太太也在心里庆幸,亏得只是次子媳妇。
不需要照顾宗族,只需要管好自己小家庭就好了。
迎春怀孕,惜春也来探视。
石梅乘着空隙给惜春把脉。
惜春的身体一点问题也没有。
难道是冯紫英有问题?
石梅也不好询问惜春他们夫妻的事情,只有罢了。
胡嫣然与水灵也是成婚一年多才怀孕。
只要冯家不催促就好。
说起来,惜春嫁给冯紫英,外面看着是比迎春光鲜的多。
毕竟是爵爷。
但是,冯紫英屋里有两个从小陪伴一起长大的通房。
都是极为能干又极其标致。
所幸的是没有孩子。
冯紫英也不是那么抬举她们。
贾珠贾琏贾琮算是在石梅教导下,成为勋贵中的另类。
白锦堂与贾蓉在妻子怀孕期间,都放了通房。
贾珠贾琏贾琮三兄弟,石梅也不能保证,他们以后会不会纳妾。
所以,谁也没有资格责备冯家。
正人先正己。
贾赦这个老丈人也做不到的事情,有什么颜面要求女婿从一而终?
日子在亦喜亦忧中到了月尾。
太上皇的万寿节到了。
这一年,太上皇大摆宴席。
太上皇今年八十三,马上就吃八十四岁的饭了。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
故而,今年群臣上折子要求太上皇大办寿宴。
上皇爱吃茶。
这些年来,石梅一直给太上皇供应度了灵气的茶叶。
希望太上皇能够多护送水阳几年。
京都的局面多稳定几年。
等醇正帝折腾累了,让燕候贾赦贮备充足了,让水阳能够屹立不到了。
他再去。
太上皇的偏瘫虽没有痊愈。
但是,却没有继续恶化。
按照贾珠的说法,太上皇走路只要慢一点,几乎看不出曾经半身不遂。
只是右手握笔还是不成,写出来字跟从前就似乎是两个人。
这就是好消息。
这一年,所有命妇都要进宫拜寿。
陛下设立了千叟宴。
千叟宴,其实没有一千人。
礼部从民间邀请了一百名、七十三岁以上的人瑞。
石梅只有资格拜寿,却没有资格坐席。
石梅进宫拜寿之后,便去翊坤宫拜见太后娘娘。
太后娘娘告诉石梅一个消息:甄贵妃病了。
石梅有些惊讶。
甄贵妃比她小了十岁,才六十。
太后道:“她去了养心殿求见太上皇,要求回去伺候太上皇,被太上皇挡驾。
她就跪在养心殿,奢望太上皇可怜她。
却不知,太上皇如今谁也不信任,也不能御女,根本不召见嫔妃。
宫里还有十几个三十岁的小宫妃,都见不到太上皇,她却胡闹。
结果中暑了,回去就病了。
宫中都是捧高踩低的人,她病了请太医,太医却去给皇贵太妃请平安脉。
本宫得到消息,才请了太医。
她岁数大了,没想到一个小小的中暑就击垮了,头发全部白了。
本宫看了心里就难过。”
石梅道:“她这是为什么?”
太后叹息:“她想不开呗。
这次太上皇万寿,会赦免一部分罪犯,没有甄应嘉的名字。
为了标榜孝顺,那名单是新帝拟定。
甄贵妃从前那般仗势凌人,德嫔可是受了她不少气。
这个时候不说给皇帝,只给熙郡王递个话,甄应嘉就别想好。
贪污挪借三百万,还拒不偿还,也不交代银子的下落。
这样的人,谁能容得下?
她这就是不自量力!”
石梅大惊:“三百万?不是抄家抵债了吗?”
太后摇头:“具体本宫也不十分清楚。据说那笔账算的稀里糊涂。
太上皇亲自料理,也不叫别人知道。
甄家抄出来的东西,根本资不抵债。
说窟窿大得很,没有三百万,也有两百万,谁知道呢?
陛下也就是最近三十才不再下江南……”
太后说着一摆手:“不说了,这事儿跟本宫也没有关系。”
跟太后有关的人和事,都随着义忠郡王父子死亡,烟消云散。
太后除了透露甄贵妃生病,还透露说:“公夫人可听到消息,五皇子要出继了?”
石梅愣了:“五皇子,他都快五十岁了?”
太后笑道:“谁说不是呢。
这也是贵太妃一再蹦跶,惹恼新帝,提起忠顺老王功在社稷,不忍这一支就此绝嗣。提议把五皇子父子过继出去,以安定老忠顺王在天之灵。”
石梅道:“好歹是世袭罔替,也很不错。”
太后淡笑:“什么世袭罔替,早在忠顺王获罪软禁,太上皇就给他绛爵了,成了郡王。
然后,又收回了忠顺王府的万顷良田,世袭罔的丹书铁券都毁了。
哪里还有世袭罔替?”
石梅愣下道:“五世而斩,迟早的事情。”
太后笑看石梅:“这世上真是没有几个人,有夫人这般通透。”
这事情也让石梅警惕起来,回家就把皇后的言谈说给张氏听了:“荣国府是敕造府邸,朝廷迟早会收回,想要保住这府里的风水,要早做打算。
所幸翠微山是私产,也该慢慢的筹划起来。
琏儿自己有爵位,私产还是三下均分为好。
虽说好男不吃分家饭。
但是,父母不公会造成兄弟失和,这事儿我老了,你慢慢的筹划吧。”
其实,石梅心里很清楚,只要水阳继位,这宅子肯定还是能够落回到贾琏手里。
但是,张氏眼下不知道,做些打算也没坏处。
人总是要逼一逼,才能成长起来。
这件事情很快惊动了贾赦。
贾赦便来向石梅讨教:“您为何吓唬张氏?如今的局势,何须这般?”
石梅道:“未雨绸缪不好吗?
你媳妇过得太舒服了,不经过些煎熬,怎么能熬成我这样的老祖宗?
再者,这世上的事情不要都指望别人,最可靠的人还是自己。
这话我也送给你。
我还是那一句话,燕候可以把你当成兄弟。
但是,你必须时时刻刻记着,他是龙头,你跟着他,只是随扈,不要越过他。
他是他,你是你。
你要牢记你爹的教训,有些话燕候能说能干,你不能说不能干。
你要有清醒的认识,摆正自己的身份,随时做好应对变故的准备。
这个世上从来没有十拿九稳的事情。
十拿九稳也还有一成的变数!
这件事情,你要学一学熙郡王。
你看看他勤勤恳恳,如同老黄牛,冲在前面,吃在后面,替新帝挨了上皇多少骂?何曾跟你这样得意过?”
贾赦得意的有些忘形了。
十三爷都要防着雍正爷呢!
十三爷几番推辞,才敢接受怡亲王的封号,并为此鞠躬尽瘁。
张氏忙碌起来,彻底清查府库与账房,还要照顾水灵迎春这两个孕妇。
中馈都丢给梅馨儿了。
梅馨儿跑到石梅这里撒娇:“祖母啊,从前不是五嫂子九嫂子进府帮衬的吗?”
石梅看了她一眼:“五嫂子今年四十了,芸儿要返乡科举,还要说亲。
你九嫂子今年也快四十了,菌儿也要读书,还要照顾琉璃街的生意。
他们每年给府里的分红,都有三千两。
你十八却只想吃喝玩乐。
却要老嫂子进府帮忙,你好意思?”,,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m.. 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ewenwu.cc。乐文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w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