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臭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www.yl-schoo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恶魔崛起】

晚唐,大中六年,公元852年。

这一年,巴南饥民群聚为盗,被官军骗到山下,放下了手中的武器,然后遭官军突袭,惨遭血腥屠杀;

这一年,党项人再次侵扰大唐边疆;

这一年,河东节度使李业“侵扰杂胡,妄杀降者”以致“北边骚动”;

这一年,我们敬爱的大诗人——杜牧,死了;

这一年,皇帝宠爱的儿子——靖怀太子李渼,死了;

这一年,淮南大饥荒。

也就在这一年的年关岁末,宋州砀山午沟里(今安徽省砀山县),朱诚先生喜得贵子。

朱诚先生,真的是一位“先生”,教书先生。他的爸爸朱信也是位教书先生。说句恭维的话,老朱家也算是书香门第了。

既然是书香门第,给孩子取名自然不能太随意,没文化的人家才会让孩子叫什么砖头瓦块儿篱笆泥、鸡鸭牛羊屎尿屁。

朱诚已经有了两个儿子,长子朱昱,次子朱存,刚出生的是第三个儿子。老三叫啥名呢?反正要有好的寓意,还要响亮。

当时正是唐宣宗李忱在位,皇子们取名全带三点水,如李温、李泾、李渼等等。李温,即后来的唐懿宗,即位后改名“李漼”。

温,是个好字眼儿。温顺、温柔、温和、温暖如春、温文尔雅、温良恭俭让……

朱诚先生就赶了个时髦,干脆就借用了这个“温”字,沾一沾皇家的福气。于是,这个新生的男婴就有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朱温。

朱诚肯定想不到,自己的这个孩子真的就沾了大唐皇室的福气。沾大发了,直接沾没了大唐近三百年的国祚。

这个叫朱温的孩子,也在后来有了一个更加响亮的称谓——梁太祖。

对于“书香门第”的恭维,朱温应该觉得很刺耳,如果当时有谁以此来拍他的马屁,难保不是拍在马蹄子上。

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深入地了解一下唐朝的教育体系,以便熟悉朱温的家庭出身,也好一窥他的悲惨童年:

唐代的学馆大体分三种:太子东宫崇文馆,门下省弘文馆,学校。

前两个——特别是第一个,从字面上就可以很容易看出来,这不是给平民百姓预备的,您再有钱也买不到“二馆”的学区房。“二馆”只有几十个招生名额,录取条件基本是皇亲国戚、达官显贵,是真正意义上的“贵族学校”。

最后一个——学校,又分京师学、州县学。

京师学隶属国子监,下设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六种学,合称“六学”,故而京师学又与上述“二馆”并称为“六学二馆”。

再来看“六学”的招生简章:

国子学: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从二品以上曾孙;

太学:五品以上官员子孙;

四门学:六、七品官员子孙,庶民之俊异者(终于对平民百姓开放了);

律学、书学、算学:八、九品官员子孙,庶民之通其学者。

作为国家重点教育机构,高门槛的背后也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做支持,例如“国子学”的教师配置:博士五人,正五品上;助教五人,从六品上。

自隋朝开创科举制度以来,通过科举考试实现人生逆袭,成为无数穷苦百姓的梦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然而事实上,绝大多数田舍郎是没有“六学二馆”的入学资格,他们只能进入州县学。

州县学,就是地方州县办的学校,规模较小,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招生名额同样也不会太多。

以上,就是唐代的公立学校了,一般情况下,能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的,也基本出自于此,而且是以“六学二馆”为主,从州县学里飞出的金凤凰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除此之外,就是私人开办的学堂、私塾,或者“聚徒讲义”。这种私立教育机构嘛,招生条件宽松、学费低廉、师资力量稀松、升学率几乎为零……

具体到老朱家呢?朱温祖宗八辈儿是贫农,别说八辈儿了,再往上推八辈儿,也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一直到了朱温的曾祖父这一代,终于下定决心,要知识改变命运。于是朱温的祖父朱信,就捧起了书本,义无反顾地走上了科举考试的不归路。

在三次科举不第之后,终于心灰意冷,为了养家糊口,只能一边“聚徒讲义”,一边激励着下一代,也就是朱温的父亲朱诚。

朱诚很有毅力,一连参加了八次科举考试,均名落孙山。

在封建的农业社会,一个脱产或半脱产的劳动力,是全家人的经济负担。

八年了!

还别说是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即便是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前,还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某农民子弟高考落榜,连续复读若干年,在新一年的高考之前,父母对他说,咱家债台高筑,实在无力支撑,如果今年你还没考上的话,就必须回家务农了。然后该考生咬牙拼命,终于收到了某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具体桥段可以参见电影《中国合伙人》。

为了维持生计,朱诚也不得不放弃科举考试,转而在乡里教书糊口,“以《五经》授乡里”,由此还收获了一个略带戏谑调侃的外号:朱五经。

再来看朱老师创办的“学校”:

校址:砀山县午沟里,露天敞篷阳光大教室(村头大树下);

师资力量:具有丰富科举考试经验(连续八年落榜)的全能型人才一人(校长兼讲师、教务处主任、保安、保洁……)

课程安排:五经(小学三年级以下课程);

收费标准:价格亲民(多少给点儿就行)。

所以,“知识分子家庭”、“书香门第”这类词,最好少用在朱温身上。打人不打脸,骂人别揭短。

朱先生家的经济情况,也可见一斑了。穷啊,真穷!

朱家两代人,十一次跳龙门,无一例外全部失败。想要翻身,只能靠眼下第三代人了。

长子朱全昱,老实木讷,朴素务实,是个老实人,也爱说实在话:“爸,咱就不是读书的那块料。爷爷考了三次,您考了八次,什么功名都没得到,要我说啊,甭瞎折腾啦,认命吧。”

听到这丧气话,朱诚羞愤难当。算啦,强扭的瓜不甜,踏实务农也是一种美德。

顺便一提,老大朱全昱日后对朱温也说过两句实在话,朱温只听进去一句,倘若他把后一句也听进去的话,下场也不至于那么悲惨。这是后话。

次子朱存和三子朱温,好勇斗狠,经常打架斗殴、惹是生非。不过朱温倒是有股机灵劲儿,比老二有脑子。

于是,朱诚就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了朱温身上。希望有朝一日,他可以金榜题名,衣锦还乡,光宗耀祖。

只可惜,朱诚等不到那一天了。

贫穷,不仅击垮了朱诚的精神,更是击垮了他的身体。

大唐咸通七年,公元866年,44岁的朱诚走完了他凄苦而短暂的一生,撇下了四个孩子:18岁的朱全昱,16岁的朱存,15岁的朱温,13岁的小女儿(名字无考,暂且叫她“粉红朱小妹”吧)。

老婆孩子跪倒在病床前,泣不成声。

他们哭的是自己的丈夫、父亲的离去,也是哭的他们自己。接下来,他们该怎么活?

家里仅有十余亩薄田,孤儿寡母,家中顶梁柱忽然崩塌,又逢乱世,如何生计?

朱诚呀,你一人赴死易,我们一家人求活难!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狙杀

狙杀

枯骨无忧
某特战大队连长为战友报仇雪恨后逃亡境外,开启了一段传奇人生 书友群570804881
历史 连载 8万字
[综]论元气骑士如何在雄英茁壮成长

[综]论元气骑士如何在雄英茁壮成长

鹿7柒
我!身价2000枚硬币!出生于元气骑士的超脆皮游侠!今天也在很自豪地打怪做任务!游侠:所以说啊,你们误解了什么?我真的不是小可怜啊魂淡!据说只要完成六个主线任务,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我已经完成五个了。注意事项:1寒假尽量保证日更!开学尽量一周两次哦!蠢作者手速有一丢丢慢qwq2文笔小学生!用爱发电!所以请轻点骂嘿嘿。3私设较多,作者非考据党。轻拍!4cp暂未定,欢迎各位小天使说出自己宝贵的意
历史 连载 3万字
铁血南宋

铁血南宋

核桃无敌
绍兴三十年,岳飞,韩世忠等将已凋零。金主完颜亮企图一统南北,势如破竹,兵临长江,直指临安。 赵构欲逃,临战禅位于孝宗赵眘。而这位被推上来的过继皇子因进言率军抗金而赵构呵斥下惊惧晕厥。醒来后,这位皇帝的身躯已被后世少年所占据… (本书纯属架空历史,如有出入,属情节剧情需要。)
历史 连载 10万字
你想把我怎么样[穿同人带卡]

你想把我怎么样[穿同人带卡]

常路过的旁白
一次神威空间的使用错误,带土穿到了同人的世界,然后他震惊的发现,他和xxx竟然是那样的关系!!
历史 连载 6万字
西山烽火

西山烽火

高塬
八百里太行雄浑巍峨、绵延不绝,抗战时期,在冀南大地太行山东麓的游击队员们一个个横刀立马、挥戈东进与敌拼杀,在炮火连天的八年抗日战争中,从小到大逐步成长为一支抗日劲旅并长期与勍敌激战最终赢得战争胜利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故事引人入胜,适合各类人群阅读。希望该书能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尽一些绵薄之力。
历史 连载 1万字
恶毒女配自救指南[快穿]

恶毒女配自救指南[快穿]

古钴
钱浅浅:给我一次机会,我想做个好人。系统:恶毒女配没有完成任务,自爆倒计时开始。十、九、八——钱浅浅:我去你个破系统!你才是最恶毒的吧!!系统:顺带一提,你的奖励已到账。夸我奖励可翻倍。钱浅浅:系统你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系统!阅读提示:1女主很凶很霸道,但有正义感。2作者比女主凶10倍,拒绝一切负分、人参公鸡和ky。并且作者很虚荣,越夸越有干劲,给霸王票她就摇尾巴。3入v前日更,入v当天【10更】
历史 连载 4万字